發表時間:2023-02-07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和靈魂,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供需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堅實基礎和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各項部署安排,扎實推進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經濟體系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連續三年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書面肯定,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一是法規制度更加完備。《陜西省社會信用條例》于去年3月1日正式施行,兩部信用立法并行在全國前列,標志著我省社會信用體系法治建設取得新的突破。陸續出臺《陜西省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實施方案》《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等配套制度,為貫徹落實條例提供強有力的抓手。開展失信約束措施排查清理,各項政策制度邁入法治軌道。
二是基礎設施筑牢夯實。啟動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陜西)數據管控和服務能力提升項目,進一步夯實信用基礎設施。省級平臺已橫向打通46家省級單位業務系統,縱向貫通12個市(區)信用平臺,實現全省信用數據上下貫通。持續加強自然人基礎信息、社保信息、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信息等各類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在庫數據總量超8億條。
三是信用應用亮點頻出。我省推送的7個信用案例獲評第四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信用案例,集中反映了我省信用建設在賦能實體經濟、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社會治理中取得的成效。榆林市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在全國觀摩活動中,榮獲“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特色平臺”稱號。在文化、旅游領域開展優秀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行動,樹立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良好風尚。
四是提振經濟作用明顯。完成陜西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秦信融”平臺)升級改造,出臺《陜西省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工作實施方案》(陜政辦發〔2022〕33號),著力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涉企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步伐,持續深化數據開發利用,創新優化融資模式。平臺累計歸集公共類、經營類涉企信用信息近億條,注冊企業超10萬家,入駐金融機構400余家,撮合交易近320億元,有效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五是政務誠信向好發展。不斷優化政務誠信評價指標體系,實現全省119個市、區、縣政務誠信評價全覆蓋,建立起市、縣兩級政務誠信評價檔案。119個受評對象中“良好”以上等級占比超過80%,全省政務誠信總體水平呈現向好態勢。在公務員錄用、調任和事業單位選聘時常態化開展信用記錄查詢、應用,公職人員隊伍整體信用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六是信用理念廣泛傳播。召開高質量推進陜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情況,回應社會關切。全面啟動《陜西省社會信用條例》巡回宣貫活動,覆蓋全省12個市區和多個省級部門。會同眾多媒體,利用圖文、視頻、動漫、直播等方式,面向不同受眾多角度開展條例和信用知識宣傳、解讀,廣泛傳播信用理念,“知信、守信、用信”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2023年,全省信用工作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支撐“三個年”活動,聚焦以下六個方面精準發力。一是深入貫徹信用條例和“十四五”規劃,加快制定出臺相關行業領域信用建設和管理配套制度,全面提升信用建設規范化法治化水平。二是持續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動更多行業領域運用信用監管手段,助力優化營商環境。三是大力開展“信易貸”工作,持續完善推廣“秦信融”平臺,全面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切實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充分發揮全省項目建設融資服務系統作用,為高質量項目建設賦能增力。四是常態化開展政務誠信監測與評價,進一步加強政府失信治理,完善政務誠信檔案,不斷提升干部作風能力,為實現高效能治理提供有力保障。五是加快平臺網站一體化提升改造,按照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及時、準確、完整地歸集信用信息,全面提高信用信息支撐服務能力,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六是多元化開展信用示范創建及宣傳,組織開展全省信用典型案例評選,推廣信用創新應用經驗,全力厚植信用文化,積極倡導誠實守信社會風尚,以信用“軟實力”鑄就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來源:財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