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召開《陜西省社會信用條例》宣講會
7月15日,為進一步做好《陜西省社會信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宣傳釋義,提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西安市配合省宣講培訓小組開展《條例》宣講培訓。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市級相關部門共計60多個單位,超過兩百人參加會議。近年來,陜西省不斷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績。繼2012年出臺全國首部地方性信用立法——《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之后,陜西省又一部綜合性立法——《陜西省社會信用條例》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施行的《陜西省社會信用條例》將與《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共同為陜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會上,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張宏云副研究員、陜西省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處郭元和陜西信息中心信用綜合處高級經濟師崔榮為代表的宣講小組圍繞規范和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社會誠信水平,增強誠信意識,保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支持信用服務市場健康發展等方面對《條例》進行釋義講解。宣講小組結合信用信息應用場景,對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異議信息處理、信用修復工作流程、考核考評等方面內容做了詳實的解析?!啊稐l例》的正式實施,給我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稐l例》的落實還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已出臺的涉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中,對不符合《條例》要求的需及時予以修訂和廢止,并將持續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應用作為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蔽靼彩泄ば啪稚鐣庞霉芾磙k公室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西安市將以《條例》為指導,探索實施西安市信用體系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充實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內容,助力西安市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張璇)來源 :新華網
發布時間:2022-07-20
-
陜西加速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
日前,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陜西省發展改革委、省信息中心、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陜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情況。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和靈魂。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供需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堅實基礎,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省著力優化體制機制,健全法規制度,完善信用平臺,推進信用監管改革,提升政務誠信水平,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信用法制建設再獲突破。繼2012年出臺全國首部地方性信用立法——《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之后,今年3月1日陜西省正式施行《陜西省社會信用條例》,并制定出臺《陜西省“十四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政務誠信水平顯著提升。陜西省在公務員錄用、調任人選和事業單位統一招聘、自主招聘人選中開展社會信用記錄查詢,深入開展政府機構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和“征信修復”亂象整治,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全省10個設區市和107個縣(市、區)進行政務誠信評價。信用監管改革深入推進。陜西省制定出臺《陜西省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方案》,交通運輸、消防安全等多個領域已出臺或正在制定相關信用管理制度。安康市在城市管理、郵政快遞、政府采購等領域建立了事中事后分級分類監管機制,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彰。信用平臺網站擴能提質。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陜西)已實現與46家省級單位業務系統和12個市(區)信用平臺的自動化對接,榮獲2021年全國省級“特色平臺網站”稱號。全省自然人基礎信息、社保信息、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信息等各類信息數量突破6億條。信用應用場景不斷創新。陜西省完成陜西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秦信融”平臺)升級改造,平臺入駐金融機構56家。信用示范創建成效明顯。延安市成為西北地區唯一的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延安市寶塔區、榆林市榆陽區、西安市高新區、宜君縣成為全省首批信用建設示范縣(示范園區)。各市(區)全國城市信用監測排名逐年提升?!笆奈濉睍r期,陜西省將從做好《陜西省社會信用條例》《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的釋法工作,加快制定出臺配套制度,持續完善省市兩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門戶網站建設,實行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管理,積極培育、發展現代信用服務業,健全政務誠信監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信用管理制度等方面著力,加快推動陜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來源 :人民網
發布時間:2022-06-20
-
《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用管理辦法》出臺
國 家 統 計 局 令 第35號 《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用管理辦法》已經2022年4月14日國家統計局第1次局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長 康 義 2022年5月19日 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用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推進統計領域信用建設,規范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用管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誠信建設、完善失信約束決策部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統計機構對企業的統計嚴重失信行為及其信息進行認定、記錄、歸集、共享、公開、懲戒和信用修復等活動。 本辦法所稱統計機構,是指國家統計局及其派出的調查機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 本辦法所稱企業,是指在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的統計活動中,承擔統計資料報送義務的企業。 第三條 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用管理堅持“誰認定、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按照依法依規、保護權益、審慎適度的總體思路組織實施。 第四條 國家統計局統一領導全國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統計嚴重失信企業的信用管理工作。國家統計局派出的調查機構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活動中發生的統計嚴重失信行為,由組織實施該項統計調查的調查機構負責有關企業的信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對其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活動中發現的統計嚴重失信行為線索,應當移送同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依法處理。 第五條 統計機構應當歸集、保存履職過程中采集的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按國家有關規定實施共享。 第二章 認定條件和程序 第六條 企業有下列統計違法行為之一,且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所列情節嚴重的,統計機構應當認定其為統計嚴重失信企業。 ?。ㄒ唬┚芙^提供統計資料或者經催報后仍未按時提供統計資料的; ?。ǘ┨峁┎徽鎸嵒蛘卟煌暾慕y計資料的; ?。ㄈ┚芙^答復或者不如實答復統計檢查查詢書的; ?。ㄋ模┚芙^、阻礙統計調查、統計檢查的; ?。ㄎ澹┺D移、隱匿、篡改、毀棄或者拒絕提供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臺賬、統計調查表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的; (六)其他統計嚴重失信行為。 第七條 統計機構對符合統計嚴重失信認定條件的企業,應當在該企業行政處罰決定生效后5個工作日內制作統計嚴重失信企業認定告知書,告知事由、依據、后果以及享有的陳述、申辯權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送達方式送達。 第八條 企業自收到統計嚴重失信認定告知書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可以向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提出陳述、申辯。 統計機構認為企業提交的陳述、申辯材料不完整的,應當告知企業在規定時限內補充相關材料。 統計機構應當充分聽取企業的意見,對企業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企業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統計機構應當采納。 第九條 統計機構應當在企業提交陳述、申辯材料時限截止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統計機構認定企業為統計嚴重失信企業的,應當制作統計嚴重失信企業認定決定書,載明以下事項: 企業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認定事由、依據; 公示渠道、期限和其他嚴重失信懲戒措施; 信用修復條件和程序; 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作出認定決定的統計機構名稱和認定日期。 統計嚴重失信企業認定決定書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送達方式送達。 第三章 信用懲戒和修復 第十條 統計機構應當自作出統計嚴重失信企業認定決定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示統計嚴重失信信息,包括: (一)企業基本信息,包括企業名稱、地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等; ?。ǘ┙y計違法行為; ?。ㄈ┮婪ㄌ幚砬闆r; (四)其他相關信息。 第十一條 公示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不得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第十二條 統計機構應當在本機構門戶網站建立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公示專欄公示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并將公示信息推送到上一級統計機構公示專欄。 未開通門戶網站的統計機構,應當將本機構認定的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在上一級統計機構公示專欄公示。 省級統計機構應當及時搜集本機構及市、縣級統計機構認定的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按要求在認定后1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家統計局,由國家統計局統一按規定推送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并在“信用中國”網站公示。 第十三條 統計嚴重失信企業的公示期為1年。公示期限屆滿3日內,統計機構應當將統計嚴重失信信息移出統計機構門戶網站,并同步將移出信息推送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被認定為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之日起2年內,企業再次被認定為統計嚴重失信企業的,自再次認定之日起公示3年。 第十四條 公示期間,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應當加強對統計嚴重失信企業的日常監管,適當提高抽查頻次,指導企業改正統計違法行為。 第十五條 統計嚴重失信企業公示滿6個月后,已經履行行政處罰決定、改正統計違法行為且未再發生統計違法行為的,可以向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提出信用修復申請。 第十六條 申請信用修復的企業,應當向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提交信用修復申請書,包括履行行政處罰決定、整改到位證明材料及統計守信承諾等內容。 第十七條 統計機構應當在收到企業信用修復申請書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對統計嚴重失信企業的整改情況進行核實,并作出決定。 同意信用修復的,統計機構應當及時將統計嚴重失信信息移出統計機構門戶網站,并同步將修復信息推送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不同意信用修復的,統計機構應當書面告知企業,并說明理由。 第十八條 統計嚴重失信企業弄虛作假騙取信用修復的,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應當撤銷信用修復的決定,并自撤銷之日起重新公示1年。 第四章 救濟和監督 第十九條 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發現統計嚴重失信企業認定的依據或者公示的信息不準確,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更正。 上級統計機構發現下級統計機構認定的依據或者公示的信息不準確,應當要求下級統計機構在2個工作日內更正。 統計嚴重失信企業有證據證明其被認定的依據或者公示的信息不準確,可以要求作出認定決定的統計機構進行更正。統計機構經核實確認信息不準確的,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更正。 第二十條 統計嚴重失信企業對統計機構作出的認定決定或者信用修復決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舉報企業統計嚴重失信行為和統計機構在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用管理工作中的違法行為。 第二十二條 統計機構未按本辦法履行職責的,由上一級統計機構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國家統計局派出的調查機構,可以根據工作職責結合本地區、本系統實際情況對企業開展統計信用評價,實行信用分級管理。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由國家統計局負責解釋。省級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國家統計局調查總隊可以根據本辦法制定本地區、本系統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用管理實施細則,并報國家統計局備案。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施?!镀髽I統計信用管理辦法》(國統字〔2019〕33號)、《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辦法》(國統字〔2019〕34號)同時廢止。來源:國家統計局
發布時間:2022-05-26
-
11部門:引入信用手段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法、最高檢和科技部、公安部等11個相關部門共14家單位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同志就《規定》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問:請介紹一下《規定》制定的背景情況和重要意義。答: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以“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為基本原則,以及時修復受損生態環境為重點,是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有效手段,是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的堅實制度保障,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舉措。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在吉林等7個省市開展試點。經兩年試點探索后,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提出自2018年起,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到2020年,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初步構建責任明確、途徑暢通、技術規范、保障有力、賠償到位、修復有效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和全面試行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各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各地方組織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初步構建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全面完成了階段性目標。2021年實施的《民法典》,明確規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將改革成果上升為國家基本法律。目前,在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工作中還存在責任落實不到位、部門聯動不足、程序規則有待規范等問題,而《民法典》關于賠償啟動情形的要求與《改革方案》有所區別,還需要做好銜接,因此,有必要在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措施,進一步指導實踐工作。根據中央改革部署,生態環境部牽頭,在總結改革試點、試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經認真研究論證,廣泛征求意見,反復修改完善,起草形成《規定》稿。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法、最高檢和科技部、公安部等11個相關部門共14家單位印發《規定》。《規定》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和目標,針對實踐中的突出問題進行了相關制度設計和安排,為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問:《規定》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答:《規定》共5章38條。第一章為總則,明確了《規定》的制定目的和依據、工作原則、適用范圍、賠償范圍等內容。第二章為任務分工,分別規定了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任務分工、地方黨委和政府職責。第三章為工作程序,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線索篩查、案件管轄、索賠啟動、損害調查、鑒定評估、索賠磋商、司法確認、賠償訴訟、修復效果評估等重點工作環節作出規定。第四章為保障機制,對鑒定評估機構建設、鑒定評估技術方法、資金管理、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報告機制、考核和督辦機制、責任追究與獎勵機制等作出規定。第五章為附則,明確了《規定》的解釋權、生效時間等。《規定》強化了地方黨政責任的落實,明確了牽頭部門和工作聯動,統一規范了賠償工作程序,有助于促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實現常態化、規范化、科學化,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全面落地見效。問:《規定》在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落地見效方面提了哪些要求?答:《規定》在明確部門職責分工、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責任、規范賠償工作程序上提出要求,讓制度長出牙齒,更加管用好用。第一,明確部門任務分工。一是明確生態環境部牽頭指導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會同自然資源部等相關部門,負責指導生態環境損害的調查、鑒定評估、修復方案編制等業務工作;二是明確最高法、最高檢和科技部、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門根據工作職責,負責指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相關業務工作。第二,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責任。一是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職責,要求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明確各省級、市地級黨委和政府每年至少聽取一次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匯報,建立嚴考核、硬約束的工作機制。二是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突出問題納入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以及環境保護相關考核。三是要求地方對重大案件建立臺賬,排出時間表,加快辦理進度。第三,明確獎懲內容?!兑幎ā访鞔_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情形,按照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依紀依法進行處理。同時,對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中有顯著成績,守護好人民群眾優美生態環境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四,規范統一工作程序?!兑幎ā芬幏督y一了案件線索篩查、損害調查、賠償磋商、修復效果評估等賠償工作程序,細化了10個篩查線索渠道,確定了6類不啟動和終止索賠的情形,明確了4個關鍵方面的損害調查重點。問:生態環境損害應該賠多少、怎么賠,《規定》提出了哪些要求?答:根據《改革方案》和《民法典》有關賠償范圍的規定,《規定》明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包括5個方面:清污費用;修復費用;生態環境修復期間服務功能損失;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調查、鑒定評估等合理費用。生態環境損害分為可以修復和無法修復兩種情形。對可以修復的,應當修復至生態環境受損前的基線水平或者生態環境風險可接受水平;對無法修復的,賠償義務人應當依法賠償相關損失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內的相關費用,或者在符合有關生態環境修復法規政策和規劃的前提下,開展替代修復,實現生態環境及其服務功能等量恢復。問: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是改革的重要技術支撐,對此《規定》作了哪些方面的細化規定?答: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的關鍵,就提高鑒定評估的科學性和規范性,《規定》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明確職責分工。明確了生態環境部牽頭指導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會同相關部門負責指導生態環境損害的調查、鑒定評估等業務;科技部負責指導有關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研究工作;司法部負責指導有關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管理工作;市場監管總局負責指導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相關的計量和標準化工作。二是完善標準體系。《規定》提出,國家建立健全統一的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標準體系??萍疾繒嚓P部門組織開展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關鍵技術方法研究。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構建并完善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生態環境部負責制定技術總綱和基礎性技術標準,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國務院相關主管部門可以制定專項技術規范。三是健全管理制度。《規定》要求,完善從事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活動機構的管理制度,健全信用評價、監督懲罰、準入退出等機制,提升鑒定評估工作質量。四是強化能力建設?!兑幎ā访鞔_,省級、市地級黨委和政府根據本地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實際,統籌推進本地區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專業力量建設。問:請您談談如何抓好《規定》的貫徹落實。答:《規定》印發后,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及時部署工作。適時召開全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推進會,對各地貫徹落實《規定》進行工作部署,提出工作要求。二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主流媒體和生態環境部“雙微”平臺等新媒體,全面介紹《規定》的制定背景、制定思路和主要任務,并開展深度報道,推動全民不僅要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還要有“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法治意識,為深入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三是做好業務指導。各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做好線索篩查、案件辦理、訴訟、資金管理、鑒定評估等業務指導工作,針對性開展指導幫扶,解決地方遇到的工作困難和問題。四是加強督察考核。根據有關督察考核和重大案件督辦的要求,對工作開展緩慢、案件辦理推進不力的,進行重點督辦,推動改革工作落實落地。來源 :生態環境部
發布時間:2022-05-23
-
2021年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狀況白皮書發布
近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信用建設辦公室指導,中房網信用房地產研究團隊發布了《2021年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狀況白皮書》。這是依托中國房地產業協會通過大數據技術打造的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信息平臺(以下簡稱“房地產信用平臺”),進而發布的行業信用狀況監測報告。約17%的開發企業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白皮書顯示,根據中國房地產信用平臺的收錄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具有房地產開發資質的開發企業共約11.25萬家,同比增長1.27%。其中,發生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共計19681家,同比2020年增長7.25%,約占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總量的17.48%,而2020年該值為16.51%。就開發企業群體而言,綜合實力領先的企業群體在信用方面表現相對出色。根據中國房地產信用平臺的統計,在2021年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實力前500名的企業,只有40家涉及不良信用信息,這一數據大大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從區域來看,河南、江蘇、廣東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開發企業最多,這與當地企業的數量總數基本呈正相關。不過,寧夏、貴州和河南涉及不良信用信息開發企業占比所在省份開發企業總量比例最大,均超過了20%。從注冊時間、注冊資本等要素來看,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企業,成立時間主要集中在2006年-2020年間,占比近八成;從注冊資本看,六成以上都是注冊資金在5千萬以下的中小型企業。而大型企業和成立時間在2005年前的開發企業,對維護自身信用方面的重視程度要更好一些。不良信用信息同比增長兩成失信被執行人案例占比最高白皮書顯示,中國房地產信用平臺2021年共收錄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各類不良信用信息共計6.89余萬條,同比2020年增加了20.15%。需要指出的是,考慮到該平臺在2021年收錄的開發企業整體信用數據超過了6268萬條,不良信用信息的占比僅為0.11%,這個比例并不算太高。從2021年開發企業的不良信用信息總體情況來看,主要分為6種情形,失信被執行人的類型占比最高,占比達到40.75%,共28114條案例,其次是欠稅、行政處罰、經營異常、嚴重違法失信和重大稅收違法案例。從失信被執行案例涉及的開發企業主體來看,2021年全國共計5766家開發企業出現失信被執行人情況,同比2020年增長5.12%,約占全部開發企業的5.12%,共28114條案例,分布在全國31個省份。其中,河南、安徽、貴州、江蘇和云南5個省份存在失信被執行人情況的開發企業數量居前;從失信被執行人的原因來看,“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失信被執行人最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失信被執行案例主要來自有關房屋買賣、預售、銷售等涉及房屋交易的糾紛。欠稅方面,2021年全國發生欠稅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共計3032家,同比2020年增長18.30%,約占全部開發企業的2.69%,共23691條案例,分布在全國28個省份。其中,廣東、湖北和江蘇欠稅開發企業數量最多;從欠稅總金額來看,2021年開發企業欠稅的總金額超562.78億元;從具體欠稅的類型來看,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印花稅是主要的欠稅類型;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廣東、黑龍江和上海3個省份的企業欠稅金額最多,分別為232.18億元、74.39億元和60.88億元。在行政處罰方面,2021年全國被行政處罰的開發企業共9162家,同比2020年增長7.32%,約占全部開發企業的8.14%,共12447條案例,分布在全國31個省份。其中,江蘇、山東、河南、廣東和浙江被行政處罰的開發企業數量最多;從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來看,城管、市場監督、稅務部門是主要的處罰機關。從經營異常的信息來看,2021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中發生經營異常信息的達到3805家,同比2020年上漲5.34%,約占全部開發企業的3.38%,共4113條案例,分布在全國31個省份。其中,湖北、河南、云南、江西和安徽經營異常的開發企業最多;從被列入經營異常的具體原因來看,“未在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占比最多,其次是“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系”和“公示企業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嚴重違法失信方面,2021年全國發生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開發企業共計543家,同比2020年增長4.02%,約占全部開發企業的0.48%,共615條案例,分布在全國27個省份。其中,云南、陜西和河南嚴重違法失信的開發企業數量居前;從嚴重違法失信的列入原因來看,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屆滿3年仍未履行相關義務案例是主要類型。2021年全國重大稅收違法開發企業共4家,分布在山西、陜西和廣東。其中,涉案金額最大的是山西鑫鯤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存在偷稅等行為,涉及稅款共計4354.12萬元。房企債務違約頻發債務風險值得警惕根據信用白皮書統計,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全國共有9家房地產債券發行人確認境內信用債券實質違約或觸發交叉條款(不包括展期情形),涉及債券44只,比2020年全年增長80.00%,對應債券發行額572.90億元,比2020年全年增長82.16%,違約涉及債券余額452.70億元,比2020年全年增長76.22%。從12月整體來看,藍光發展(600466)境內信用債券違約涉及余額最大,達到139.34億元,其次是天津房地產集團和華夏幸福(600340),分別是105.31億元和76億元。境外債方面,2021年出現首次違約情形的境外地產債共76只(不包括展期情形),涉及12家信用主體,涉及債券總發行規模約470.34億美元,債券余額約451.97億美元。其中,違約境外債涉及債券余額最大的是中國恒大,約194.65億美元,共計14只債券違約;其次是佳兆業集團,涉及債券余額約119.74億美元,共17只債券。此外,華夏幸福、花樣年、當代置業、陽光集團、藍光發展、陽光100中國、新力控股、泛??毓桑?00046)和新華聯(000620)等信用主體發行的境外債也出現違約情形。整體上,2021年房企資金壓力下的債務違約事件頻發,涉及了貸款、借款、信托、可轉債、商業票據及海外債等領域,債務違約規模巨大。同時,據不完全統計,房地產企業2022年預計到期債務約9600億元。其中,從房企海外債到期余額來看,2022-2025年為美元債兌付高峰期,特別是2022年,是未來四年房企償債壓力最大的年份。在房企償債壓力仍保持高位的情況下,如若個別房企資金流動性未能得到實質性緩解,短期內仍具有高違約風險,從而引發系列信用危機。行業良好信用建設持續推動整體信用狀況穩定根據信用白皮書的統計,全國A級納稅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約1.87萬家,占全部開發企業的16.68%;綜合實力TOP500房企所得稅均值為3.51億元,同比下降25.17%;稅金及附加均值為5.45億元,同比下降15.16%。在公益方面,2021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在積極納稅、參與公益等體現良好信用和社會責任方面均有不錯的表現。另外,在參與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的信用評價工作中,2021年有63家開發企業被評定在A級以上,有147家開發企業保持了A級以上的有效評級。整體來看,2021年,在中央堅持“房住不炒”、房地產去金融化調控指導下,房地產政策環境明顯收緊,房企境內融資出現了一致性的收縮行為,企業資金周轉壓力不斷加劇,但整體行業信用狀況整體依舊穩定。此外,從政策方面來看,2021年,中央和地方也新出臺了一系列信用相關的相關法律法規,越來越多省份出臺“十四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和社會信用條例等政策法規,市場監管領域持續推進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社會信用制度建設的步伐繼續向前。來源: 中房網
發布時間:2022-05-16
-
市場監管總局:構建以信用為導向的營商環境
在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介紹,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職責職能,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加強市場監管、優化營商環境主要做了五方面的工作。其中,在推進信用監管建設方面,市場監管總局出臺了《關于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的意見》,制修訂市場監管《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信用修復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公示各類市場主體抽查檢查結果、行政處罰等信息,構建以信用為導向的營商環境邁出了堅實步伐。在強化基礎制度供給方面,市場監管總局報請國務院出臺了《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首次全面統一各類市場主體登記制度。報請中央深改委和國務院印發“證照分離”改革方案,全面推進準營制度改革。制定《法治市場監管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制修訂了14件規章,編制《市場監管權責清單》和《綜合執法事項清單》,依法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在提高商事服務水平方面,市場監管總局持續壓減涉企審批手續和辦理時限,進一步提升企業注冊登記效率。上線運行“全國市場主體登記注冊服務網”,運用信息化手段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便利、更加規范的登記服務。在助力企業紓困減負方面,市場監管總局上線了“全國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服務網”,扶持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發展,著力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各類惠企政策可及性。同時,在政務公開方面,市場監管總局及時公開市場規則標準、監管執法信息等,完善政務公開平臺建設,加強政策發布解讀,注重預期管理。甘霖還提到,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還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統籌好“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來源 :中國信用
發布時間:2022-05-06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部2022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的通知
部機關各單位、直屬各單位: 現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2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2022年4月22日 (此件主動公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2年 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做好202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規范和健全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失信行為認定、記錄、歸集、共享和公開,積極發揮信用體系在支撐“放管服”改革、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提升政府監管效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承諾、信用評價、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信用激勵懲戒、信用修復等制度,促進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一、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制度建設(一)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信用管理暫行規定出臺。推動建立相關行業的信用管理制度,在建設工程抗震、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技術服務、城鄉歷史文化保護等管理過程中,強化信用監管。(二)編制公共信用信息具體條目。進一步規范界定公共信用信息納入范圍,保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編制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公共信用信息具體條目,納入條目應逐條明確信用的內容、公開屬性、歸集來源和共享方式、更新頻次等。(三)推進信用管理標準體系建設。建立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信用管理標準體系,發揮標準化在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開、應用中的重要作用。推動編制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信用信息基礎數據標準和信用信息系統技術標準,做好與相關規定的銜接。二、加快信用信息管理基礎設施建設(四)推進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加快完成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項目(二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設部分竣工驗收,爭取三期項目立項支持,不斷完善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數據歸集、共享、分析功能。(五)逐步實現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公開。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建筑市場、房地產市場、工程造價、工程質量安全等領域已有監管平臺的信用數據統籌,逐步形成標準統一、互通共享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信用信息共享系統。完善已有平臺的信用管理功能,加強信用信息的歸集、公開和共享,規范信用信息的認定、修復和應用,持續提高數據質量。三、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六)加快完成信用信息共享任務。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決策部署,在企業授權的前提下,逐步將住房公積金企業繳納信息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向金融機構共享,打破“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七)加強信用信息服務市場主體能力。依法依規拓展公共信用信息應用路徑,研究推廣惠民便企信用產品。優化信用信息服務,推進公共信用信息在金融、保險、擔保等領域的應用,探索通過與信息使用方聯合建模等方式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八)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健全行業信用自律。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完善行業內部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機制,將嚴重失信行為記入會員信用檔案。鼓勵行業協會商會依法依規開展會員企業信用等級評價,督促會員企業守信合法經營、營造公平誠信市場環境。四、建立健全基于信用的新型監管機制(九)推進建立基于信用的分級分類監管機制。貫徹落實國務院提升監管效能的有關部署,研究分領域、分行業建立統一的市場主體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和信用風險分類分級標準,探索對市場主體實施基于信用的差異化監管機制。為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提供基礎條件,提升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在符合條件的行政許可事項中推廣信用承諾制度。研究制定建筑市場失信行為分級標準,進一步明確建筑市場失信行為信息范圍,完善建筑市場信用管理的政策體系,規范建筑市場信用信息的認定、歸集和應用。研究探索房地產市場、工程造價咨詢市場、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市場以及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工程等領域基于信用的新型監管機制。在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設計審查驗收試點工作中,探索實行消防驗收備案告知承諾。(十)利用新技術成果提高智慧監管能力。積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信用信息管理全過程的自動化、智慧化,提升信用數據綜合分析、動態監測的能力。五、加強組織實施(十一)加強組織實施,嚴格落實責任。各單位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對照本要點細化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工作措施,推動工作有效落實。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統籌協調,各成員單位要切實履行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十二)加強知識和人才儲備,建立專業支撐隊伍。建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用體系建設專家智庫,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重要理論問題研究。開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有關政策制度、標準規范、服務創新研究。推動研究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學協會開展相關研究,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提供知識和人才儲備。在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內開展信用體系建設培訓,提高行政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有關從業人員的政策法規水平與專業技術能力。(十三)總結好經驗、好做法,適時開展信用管理試點工作。鼓勵指導地方主動探索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信用管理好經驗好做法,正面引導信用體系高質量發展。適時選取部分省、市、縣開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信用管理試點工作。(十四)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解讀,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支持新聞媒體開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誠信宣傳和輿論監督,深入報道誠實守信的先進典型,推動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良好氛圍。征集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優秀案例,強化正面引導,推廣先進經驗。加強信用政策解讀,及時回應關切,著力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抄送: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各省、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直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委及有關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發布時間:2022-05-05
-
國家稅務總局:健全以“信用+風險”為基礎的稅務監管新體系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實施以來的數據,4月1日至15日已有4202億元留抵退稅款退到52.7萬戶納稅人的賬戶。為確保留抵退稅政策精準落實,稅務部門加強稅收大數據分析和風險防控,健全以“信用+風險”為基礎稅務監管新體系,將風險防控措施嵌入留抵退稅業務辦理全過程。據了解,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實施以來,各級稅務稽查部門通過運用稅收大數據加強分析、受理舉報等方式,精準篩選疑點線索,對采取虛增進項、隱匿收入、虛假申報等手段騙取留抵退稅違法行為“露頭就打”。今年4月1日起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以來,全國稅務系統上下聯動,加強風險防控,筑牢防范騙取留抵退稅的防線。國家稅務總局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確保依法規范、高效快捷地為納稅人辦理留抵退稅的同時,稅務部門依托稅收大數據,進一步健全以“信用+風險”為基礎的稅務監管新體系,將風險防控措施嵌入留抵退稅業務辦理的全過程,構建“事前預審、事中審核、事后抽檢”的風險防控機制,對留抵退稅納稅人風險進行全景掃描、精準畫像,根據掃描畫像結果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具體來看,稅務部門事前對符合留抵退稅申請條件的納稅人進行風險研判,對存在異常情況的納稅人進行約談提醒、督促整改。事中對提交留抵退稅申請的納稅人信息進行審核校驗,對納稅人風險狀況進行研判,根據研判結果分類辦理。事后對已辦理留抵退稅的納稅人加強跟蹤管理,常態化開展風險分析,精準識別發現違規享受疑點企業,快速有效核實處置。對違規享受的追回已退稅款,涉嫌騙取留抵退稅的及時移交稽查部門查處。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稅務部門將會同公安等部門,持續加大打擊力度,嚴肅查處騙取留抵退稅違法行為,特別是運用稅收大數據精準發現、重拳打擊團伙式造假虛開騙取留抵退稅,為留抵退稅政策落準落穩保駕護航。對非主觀故意違規取得留抵退稅的企業,約談提醒,促其整改;對惡意造假騙取留抵退稅的企業,依法從嚴查辦,按規定將其納稅信用直接降為D級,采取限制發票領用、提高檢查頻次等措施,同時依法對其近3年各項稅收繳納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并延伸檢查其上下游企業。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來源 :中國信用
發布時間:2022-04-26
-
陜西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2.0版(“秦信融”平臺)上線運行
4月22日,陜西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秦信融”平臺) 2.0版上線儀式在西安成功舉辦,委總工程師趙新勇出席上線儀式并致辭,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劉迪、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副行長李滔、陜西銀保監局副局長韓彥慶、省工商聯副主席鄭佩宏參加上線儀式并為全省首批“信易貸”示范銀行授牌。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交通銀行陜西省分行、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陜西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西部資信公司5家單位作了主題演講。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安排部署,我省2019年初步建成并上線運行了陜西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去年以來,針對平臺管理運營中存在的數據歸集不充分、政銀企合作不深入、應用功能比較單一等問題,我委會同省級有關部門對平臺進行了改造升級。升級后的“秦信融”平臺聯通了中小微企業、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公用事業單位等6方主體,匯集了企業經營、金融信貸、信用評價等6類信息,建立了信息共享、信用識別、融資服務、風險監控等6大主要功能。截至目前,平臺累計歸集公共類、經營類數據近億條,入駐金融機構56家,發布金融產品129項,注冊用戶1.2萬戶,撮合交易近70億元。趙新勇在致辭中指出,建設完善陜西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扎實推進“信易貸”工作,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有力舉措,對于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做好“六穩”“六?!庇嘘P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要進一步提升“信易貸”工作水平,持續建設完善“秦信融”平臺,更好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一是要扎實推動“信易貸”工作。建立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市場化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加強水電氣暖、稅務、社保、公積金等涉企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積極開展宣傳推廣活動。二是要完善“信易貸”工作推進機制。有關金融機構要將“信易貸”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信用信息的開發利用,建立響應、對接、授信、放貸、反饋的工作閉環,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三是要堅持誠實守法經營。廣大中小微企業要主動做好信用承諾,及時向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報告經營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和風險,持續提升信用管理水平。趙新勇強調,各級有關部門、有關金融機構和企業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關于深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系列決策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加強合作、互利共贏,加快推動平臺數據共享、融資服務、監測預警、宣傳推廣等“一體化”建設,真正為中小微企紓難解困,不斷為當前全省經濟穩投資、穩增長注入“金融活水”,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不懈努力。本次上線儀式以視頻形式舉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有關處室負責同志,有關金融機構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會。各市(區)、縣(市、區)發展改革部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主管部門等負責同志在分會場參會,有關行業協會商會、中小微企業代表負責同志等在線上觀看視頻直播。來源 :省發展改革委
發布時間:2022-04-24